陈春吉 
杭州明捷机电设计事务所 
  
摘要:采用不同技术(措施),可以减少住宅建设和使用中炭的排放。笔者以参加的新建住宅为例,在设计阶段进行炭排放量的计算,进而可以计算采用不同技术(措施)后,住宅单位面积的减炭量。 
关键词:低炭住宅  基准值  实际值   单位面积的减炭量 
0 前言
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,全球流行起了“低碳”。由此衍生的低碳社会、低碳经济、低碳生产、低碳消费、低碳生活、低碳城市、低炭住宅等等。 
低碳(low carbon),意指较低(更低)的温室气体(二氧化碳为主)的排放。近年来,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、人口的剧增、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,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,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,地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,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,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,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、气候变化而“大打折扣”。作为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一部分,房地产业必将不能脱离低碳经济发展的大潮流。 
1 低炭住宅
    低碳住宅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、施工建造和住宅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,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,提高能效,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。与绿色住宅、节能住宅等相比,低碳住宅更偏重于强调能耗带来的温室气体—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问题。低碳住宅涵盖的范围包括住宅从早期的土地规划、建筑材料、建设施工、交付使用等全过程,社区的物业管理也应纳入此范畴,不仅新建住宅可以追求低碳目标,老社区也可以通过改造,实现绿色节能,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。 
住宅的炭排放源分为土地利用、能源利用两方面。作为建设用地,其本身具有的炭汇植被破坏,造成原为炭汇变成炭源。能源的利用,除建设过程中的炭排放,与住宅使用的个体有很大的关联性,勤俭节能的生活方式,可以减少炭的排放量。 
通过节能、节地、节水、节材等手段,建成具有高能效、低能耗、低污染为特征的居住建筑,可以减少炭的排放量。通过房屋建材的总量减少与类别选择减少碳排量,如木材比钢材生产的过程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;水的节约利用,如自来水的生产、废水的处理都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,提倡节约和循环用水;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,如在大型小区的开发中,尽量提倡电动车、自行车出行,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;社区的绿化建设也应以低排放为指导,不能片面追求绿化效果,还应选择吸附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、灌木和自然生态绿化,尽量减少使用人工草坪等吸附能力基本为零的绿化方式。  
近几年,笔者为不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不同项目的住宅(暖通)设计工作,并围绕“节能建筑、绿色建筑(3★)、住宅性能评价(3A)、低炭住宅”,参加了从方案规划阶段起直至施工图的设计工作。 
住宅建筑设备节能有关的技术(措施)有:围护结构保温隔热;太阳能应用(供热水、采暖、光伏电);外遮阳(窗)措施;新风置换(热回收)系统;再生水回用技术;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技术;地源(水源)热泵应用技术;水体生态净化技术;辐射采暖及其采暖计量技术;产业化装修措施;立体停车库设计;屋顶绿化措施;户间降噪隔音措施等。 
采用不同技术(措施),可以减少住宅建设和使用中的炭的排放。本文对可以减炭量化的一些技术(措施),在设计阶段,对住宅区的炭排放进行计算。 
2 炭的排放量及减炭量计算
   住宅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,空调、采暖设备的能效比,生活热水产生的方式,均直接影响住宅的CO2排放量。
2.1 建筑节能及其相应的CO2的减排放量
2.1.1 单位建筑面积CO2排放量的基准值BEc(kg/m2) 
      BEc=(ECref*EFy)+ *EF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-1 
式中  ECref---参照建筑空调和采暖年耗电量(kwh/M2),并按房间空调器的能效比夏季为1.9,冬季为2.3计算 
      EFy---能源的CO2排放因子,Kg/kwh 
      Qh---每户全年生活热水耗热量,kwh/a 
       A---每户的平均建筑面积,M2。 
式中,EFy的值按表2-1的数值进行计算。 
表2-1能源的CO2排放因子,Kg/kwh 
| 
    | 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能源的种类  |  
| 
 电  | 
 天然气  | 
 燃油  | 
 煤  |  
| 
 CO2排放因子  | 
 0.95  | 
 0.1984  | 
 0.31  | 
 0.39  |   
 式中,Qh按每户三口之家进行计算,则为2000kwh/a。按杭州市居住建筑整体能耗的中20%为电,80%为燃气计算,Qh值分为:电耗400kwh/a,燃气为1600kwh/a。 
2.1.2 单位建筑面积CO2排放量的实际值PEc(kg/m2) 
      PEc=(EC*EFy)+ *EF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-2 
式中  EC---设计建筑空调和采暖年耗电量(kwh/M2),空调、采暖的能效比按所选择的设备 
2.2 节水及相应的CO2排放量  
   制水、供水、排水、污水处理过程中,均需要耗能,其分两方面:节约、高效利用水资源,减少生产、输送过程中所耗能所产生的CO2排放量,采用水资源回收降低耗能所减少的CO2排放量;污水处理中炭源转化所减排的CO2量。
2.2.1 单位面积CO2排放量的基准值BEw (kg/m2) 
BEw=[W1Qb1+(W2+C2)*Qb2]/∑A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-3 
式中  W1---给水系统动力消耗产生的CO2,可取0.3kg/M3 
      W2---污水处理系统动力消耗产生的CO2,可取0.25kg/M3 
C2---污水处理系统中炭源转化的CO2,可以取值0.55~0.85kg/M3 
Qb1---住宅区生活用水基准值,m3/a 
Qb2—排放至污水管网的生活污水量的基准值,m3/a 
      ∑A---总建筑面积,M2。 
2.2.2 单位面积CO2排放量的实际值PEw(kg/m2) 
  PEw=[W1*Q1+(W2+C2)*Q2+(W3+C3)*Q3]/∑A          2-4 
式中  W3---住宅区污水处理站动力消耗产生的CO2,可取0.10~0.25kg/M3 
      C3---住宅区污水处理站炭源转化的CO2,可取0.10~0.55kg/M3 
      Q1---采用节水措施后,住宅区总自来水用水量,m3/a 
      Q2---采用节水措施后,住宅区排放至污水管网总污水量,m3/a 
      Q3---住宅区污水处理量,m3/a 
2.3 绿化系统对CO2固炭量
   住宅区的绿化,不仅带来视觉效果,还能吸收大气中的CO2。
单位面积CO2固炭量GCa(kg/m2) 
  GCa= *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-5 
式中  GCa---折算到单位建筑面积的绿化系统年CO2的固炭量 kg/m2 
      Gc---单位绿地面积的绿化系统40年CO2的固炭量 Kg/m2,其值必须大于600kg/m2(基准值)。 
      Rg---住宅区绿地率,%。 
      As—住宅区总用地面积M2。 
  表2-3不同栽植方式单位面积40年CO2的固炭量(kg/m2) 
| 
 栽植方式  | 
  CO2的固炭量  |  
| 
 大小乔木、灌木、花草密植混种区(乔木平均栽植间距<3m,土壤深度>1m)  | 
 1100  |  
| 
 大小乔木密植混种区(乔木平均栽植间距<3m,土壤深度>0.9m)  | 
 900  |  
| 
 落叶大乔木(土壤深度>1m)  | 
 808  |  
| 
 落叶小乔木、针叶木(土壤深度>1m)  | 
 537  |  
| 
 密植灌木从(高1.3m,土壤深度>0.5m)  | 
 438  |  
| 
 密植灌木从(高0.9m,土壤深度>0.5m)  | 
 326  |  
| 
 密植灌木从(高0.45m,土壤深度>0.5m)  | 
 205  |  
| 
 高草花花圃(高1.0m,土壤深度>0.3m)  | 
 46  |  
| 
 低草花花圃(高0.25m,土壤深度>0.3m)  | 
 14  |  
| 
 人工修剪草坪  | 
 0  |   
2.5 交通及对应的CO2排放量
住宅区周围有便利的交通网络,完善的服务设施,可以减少居民车辆出行,减少交通所产生的CO2的排放。 
交通及对应的CO2排放量BTc(kg/m2) 
BTc=(365*W*EFc*Ps)/∑A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-6 
式中  W---住宅区内居民每天在区内和周边步行公里数 
      EFc---机动车CO2排放因子,可取0.18kg/km 
      Ps—住宅区的机动车(位)数量 
6.泄漏量 Ly
新建项目,不考虑旧有耗能设备转让其他用户的可能,一般Ly取值为0。 
7.项目总减炭量 
   总减炭量ER(kg/m2) 
  ER=(BEc-PEc)+(BEw-PEw)+GCa+BTc-Ly      2-7 
3 工程实例
3.1 工程概况 
3.1.1 某住宅区(A),建筑用地面积      16.68万平方米 
总建筑面积         28.40万平方米 
绿地率            30% 
机动车位数        1632辆 
总户数            980户 
以多层排屋及公寓为主,共有980户。以B-1号楼为例,其为三层的多层住宅,节能设计有关参数为:其围护结构主要保温为:外墙厚40聚苯颗粒保温砂浆,屋顶为厚60的挤塑聚苯板保温,外窗为断热铝合金单框低辐射中空玻璃窗6+12A+6遮阳型。因建筑不符合规定性指标,故采用“对比评定法”,进行节能综合性评价。 
参照建筑:单位建筑面积能耗,单位面积空调耗电量18.82KWH/M2,单位面积采暖耗电量12.54kwh/m2,总单位面积能耗31.36kwh/m2。(按房间空调器的能效比夏季为1.9,冬季为2.3) 
设计建筑:单位面积空调耗电量8.91KWH/M2, 单位面积采暖耗电量 
5.94kwh/m2,总单位面积能耗14.85kwh/m2。该设计建筑的全年能耗小于参照建筑的全年能耗,节能率为55.0%。(按水源热泵的能效比夏季为3.8,冬季为4.0) 
本项目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,室内采用风机盘管加全热换热器(新风)。冬季同时设置低温辐射地板采暖系统。 
生活热水由太阳能提供,并设置电热作辅助加热。 
设置雨水收集系统,可以满足景观、绿化用水的需要。 
日用水量:1170m3,日污水排放量:995m3,年雨水收集:95934m3。 
3.1.2 某住宅区(B),建筑用地面积      64228平方米 
总建筑面积         176535平方米 
绿地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0% 
机动车位数         1173辆 
总户数            1131户 
建筑层数          最高30层 
以1号楼为例:其为30层的高层住宅,节能设计有关参数为: 
其围护结构主要保温为:外墙厚70聚苯颗粒保温砂浆,屋顶为厚80的挤塑聚苯板保温,外窗为断热铝合金单框低辐射中空玻璃窗(6+12A+6)遮阳型。因建筑不符合规定性指标,故采用“对比评定法”,进行节能综合性评价。 
参照建筑:单位建筑面积能耗,单位面积空调耗电量26.62KWH/M2,单位面积采暖耗电量19.09kwh/m2,总单位面积能耗45.71kwh/m2。 
设计建筑:单位面积空调耗电量16.29KWH/M2, 单位面积采暖耗电量15.68kwh/m2,总单位面积能耗31.97kwh/m2,该设计建筑的全年能耗小于参照建筑的全年能耗,节能率为65.0%。 
本项目按户设置多联机空调(热泵系统)进行预留,设备由业主自理。 
生活热水为小区集中热水供应。 
设置雨水收集系统,满足景观、绿化用水的需要。 
日用水量:1259m3,日污水排放量:1025m3,年雨水收集:24820m3。 
3.2 炭排放量的计算(kg/m2) 
根据公式2-1~2-7,可以得到A、B住宅小区各项炭排(减)放量,见表3-2。 
表3-2 住宅区(A)、(B)的各项炭排(减)放量(kg/m2) 
| 
 项目  | 
 住宅区(A)  | 
 住宅区(B)  | 
 备注  |  
| 
 参照建筑  | 
 设计建筑  | 
 参照建筑  | 
 设计建筑  |  
| 
 BEc  | 
 33.17  | 
 15.30  | 
 46.80  | 
 33.75  | 
    |  
| 
 BEw  | 
 1.86  | 
 3.11  | 
    |  
| 
 PEw  | 
 1.44  | 
 2.94  | 
    |  
| 
 Gca  | 
 0.92  | 
 0.57  | 
 按落叶大乔木,CO2固炭量808kg/m2计算  |  
| 
 Btc  | 
 ――  | 
 ――  | 
 受人的个体影响太大,本文不考虑  |  
| 
 总减炭量(kg/m2)  | 
 (33.17-15.30)+(1.86-1.44)+0.92=19.21  | 
 (46.80-33.75)+(3.11-2.94)+0.57=13.79  | 
    |   
从表3-2中可以看到,引起减炭量最大的为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的减小,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的大小,除受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影响外,空调(采暖)的能效比有很大的关系。本文中住宅区(A)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,而住宅区(B),采用分体空调(设计按户式中央空调预留,故能耗分析中,仍按分体空调器进行)。生活热水的太阳能利用,其减炭量可以达到10%;非草坪式的绿化、雨水回收(仅满足小区的景观和绿化用水),其减炭量两项相加也可以达到5~7%。 
4 结束语
本文以工程设计实例,对住宅区的减炭量进行了定量分析,在提高住宅节能设计标准前提下,提高空调(采暖)设备的能效比,对住宅区的减少炭的排放量有较大的作用。同时,生活热水的太阳能利用,绿化、雨水回收等,均对住宅区的减少炭的排放量有一定的作用。 
参考文献: 
1.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,著.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0. 
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0 
2.赫斌,林泽,马秀琴主编.建筑节能与清洁发展机遇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0 
3.龙惟定,张改景,梁浩等.低炭建筑的评价指标初探.暖通空调,2010,40(3) 
 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