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介绍
联系我们

浙江省制冷学会
电话:15158097139
传真:制冷学会会员交流群:232113334
信箱:zjzl1979@126.com
邮编:310027

 
学?stype=1
冷冻消融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

冷冻消融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

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    沈敏鹤

一、概述

 癌症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发布,2008年全世界癌症新发病例1200万,现患癌症病例2500万;预测到2020年,全球人口80亿,癌症新发病例2000万,现患癌症病例将达3000万。

癌症的根治性治疗是手术切除。但由于癌症早期缺乏特殊症状,被发现时多数已非早期,能够手术切除的癌症病例不足三分之一。随着超声、CTMRI等影像学监测手段的进步,微创技术已成为肿瘤现代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,间质微创介入治疗(包括冷冻、激光、射频、微波、超声、化学物质等消融治疗),可使肿瘤得以清除,或使肿瘤在消融治疗后得以手术切除。

二、国内外应用情况

冷冻疗法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微创消融技术。早在3500年前,就有学者应用冷冻方法治疗胸部感染性伤口、颅骨骨折和各种刀伤等;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,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新的冷冻设备的诞生,具有“现代”意义的冷冻医疗才真正建立起来。以氩氦冷冻系统、液氮冷冻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冷冻消融技术,从最初应用于治疗皮肤恶性肿瘤、前列腺癌,已发展到治疗肝癌、肾癌、肺癌、乳腺癌、胰腺癌、骨肿瘤、妇科肿瘤以及各种软组织肿瘤。

三、冷冻消融治疗低位肛管直肠癌

1、低位肛管直肠癌的临床表现

直肠癌是指从齿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届处之间的癌,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。直肠癌位置低,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。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,解剖关系复杂,手术不易彻底,术后复发率高。低位肛管直肠癌与肛门括约肌接近,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,也是手术方式讨论最多的一种疾病。

低位肛管直肠癌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、粪便变细,带有粘液血,伴有里急后重,由于癌肿可侵犯骶丛神经,可出现剧痛等等。

2、治疗措施

肛管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已外科手术为主,化疗为辅,放射治疗有一定作用,

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,间质微创介入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可使肿瘤得以清除,或使肿瘤在消融治疗后得以手术切除。

1)根治性手术:Miles手术、Dixon手术

2)姑息性手术

3)肿瘤的各种消融治疗:冷冻、激光、射频、微波、超声等

4)化疗、放疗、中医中药

3、冷冻治疗

1)冷冻治疗的适应证:

⑴选择性冷冻 ①直肠肿瘤上缘距肛缘8cm以内。②肿瘤范围不超过肠壁的1/2周径。③病理为高分化腺癌。④上述情况,患者有严重心、肺、肝、肾功能不全而不宜手术者。⑤患者拒绝手术或做人工肛门者。

姑息性冷冻①直肠肿瘤上缘距肛缘8cm以上。②肿瘤范围超过肠壁的1/2周径。③曾行手术治疗肿瘤不能切除或已做人工肛门。④术前已有远处转移,不能手术。⑤术后癌肿复发。

2冷冻治疗的禁忌证:

①妊娠期肛管直肠癌。②溃疡型肛管直肠癌且侵及阴道者。③伴有严重高血压者。

3)冷冻治疗的方法:

①术前准备:冷冻治疗大部份患者应住院进行,亦可在门诊进行,术前清洁灌肠,行硬膜外麻醉。②麻醉后,取截石位,用肛门直肠镜充分暴露病变部位,消毒,根据瘤体大小选择合适的炮弹型冷冻探头,接触法或插入法后开始冷冻,一般冷冻3分钟、3个冻融周期。

4)冷冻治疗的并发症

冷冻后无全身不适,最初2天局部水肿,表现肛门坠涨,有较多渗液。冷冻术后主要并发症为,直肠大出血、肛门狭窄。

5)如何提高治疗效果

    严格掌握适应证,②重复多次进行冷冻治疗,③综合治疗。

冷冻治疗可减少出血,减轻疼痛,缓解梗阻,提高生活质量,延长生命。对早中期癌,冷冻治疗能达到临床治愈,即症状和癌肿消除,活检无癌细胞,对不宜手术、不愿手术的患者,冷冻治疗仍是一项安全、有效的方法。手术结合冷冻,能有效地减少因手术操作使癌细胞扩散,防止术后复发和转移,对提高术后生存期有积极意义。

四、冷冻消融治疗肝癌

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,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第5位,全球每年新发原发性肝癌患者40万,其中55%发生在中国。

原发性肝癌有肝细胞癌(HCC)、胆管细胞癌、肝母细胞癌。

1)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适应症、禁忌症:

①肝内肿瘤因为过大或邻近大血管、胆管或重要脏器,或呈多发性分布,难以手术切除者,或由于肝脏储备功能不佳,难以耐受手术者,可考虑做手术中或经腹腔镜、经皮冷冻治疗。

②与手术切除联合应用,以求完全清除癌组织。

③肝内肿瘤十分接近肝内胆管汇合部者,不适合冷冻治疗,或冷冻时需十分慎重,权衡利弊,而接近大血管如肝动脉、门静脉,由于血液的温热作用,冷冻一般不会伤及血管壁,因此可谨慎地进行冷冻治疗。

④肝内肿瘤范围超过全肝50%者,不适宜做冷冻治疗。

⑤有腹水存在者,应先消除腹水,再考虑冷冻治疗。对肝贮备功能较差者,应主要考虑做经皮或经腹腔镜作冷冻治疗,而不易作剖腹冷冻。

⑥有肝外转移者,一般不宜作冷冻治疗。但如转移灶数目不多或仅于一处(如肺),可同时作转移灶冷冻治疗。

2)冷冻治疗的方法

治疗前应按剖腹手术常规进行术前准备,包括测定血清胆红素、转氨酶、白蛋白、凝血酶原时间等,仔细评价肝脏贮备功能,测定肿瘤标记,如甲胎蛋白(AFP)和癌胚抗原(CEA)、糖抗原19-9CA 19-9)等,以供术后疗效评价时参考。

根据肝癌的部位和大小、患者肝功能和全身状态,以及术者的技术和设备条件,可选择下列冷冻方法。

肝冷冻切除(liver   cryoresection)术中肝内肿瘤先冷冻,再切除。

手术中肝冷冻消融(intraoperative cryodestruction,liver  cryoablation)术中冷冻癌组织,但不予切除。

腹腔镜下肝冷冻消融(la paroscopic  liver  cryosurgery)在腹腔镜直视下将肝内肿瘤部分或全部予以冷冻。

经皮肝冷冻消融(percutaneous   cryoablation)在超声、CTMRI引导下,经皮穿刺插入冷冻探头,将肝内肿瘤予以冷冻。

剖腹(开放式)冷冻

作季肋下上腹切口,进腹后分离镰状韧带和下腔静脉,再分离左、右三角韧带和冠状韧带,最大限度地暴露肝脏,将手术超声探头置于肝脏表面,以便显示肿瘤部位、大小及血管、胆管的关系,设计出冷冻探头插入、接触的途径与深度。若术前无病理学资料,则应取活组织送检。

对位于肝上部,邻近下腔静脉、肝静脉和膈肌的肿瘤,经腹途径常不易显露病变,可取经胸途径。

冷冻探头的放置:在超声引导下,按设计的途径,将带鞘的18G穿刺导管针插入远组织远端1cm外。拔出针芯,插入“J”形弯头的金属导引丝,其顶端应伸出导管针,进入肝实质,让其抓住肝组织。拔出导管针,沿“J”形丝插入扩张管和导管鞘。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扩张管扩张针道。常用扩张管直径有2mm,3mm,5mm8mm多种。最后将“J”形向丝和扩张管顺序拔出,将冷冻探头插入导管鞘中,直至靶组织。将导管鞘向后拔出少许,以暴露冷冻探头部。开启冷冻系统,高压致冷原即通过冷冻探头实施对靶组织的冷冻,在超声图像上可见探头尖端出现不断扩大的低回声暗区,即冰球。要求冷冻范围超过冷冻边缘1cm。一般冷冻10分钟后,停止输入致冷介质,让其自然复温,或协助复温,使靶区温度上升至0----45,然后重复冷冻-复温。至少进行两个冻融周期。

根据肿瘤和患者的状态,进一步的处理可取以下之一:(1)切除冰冻的肿瘤;

(2)原位冷冻肿瘤,不予切除;(3)如肿瘤冷冻不完全,又不能切除,可联合其它治疗,如局部乙醇注射,125I粒子植入。

腹腔镜下冷冻治疗

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,常规插入腹腔镜,观察腹腔和肝脏表面的状态,重点观察肝肿瘤的位置、大小及其与邻近器官、血管的关系,再在腹腔镜监视下,将冷冻探头接触、插入肝实质和肿瘤内,然后进行两个冻融周期。在冷冻过程中,同时应用腹腔镜超声或腹部超声不断监视肝内冷冻过程。

经皮冷消融

  该治疗一般在超声、CT、磁共振(MRI)引导下进行。按seldinger技术经皮插入冷冻探针。

不良反应

肝冷冻治疗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%-20%,低于肝切除后的20%-30%;冷冻相关死亡率为1.5%,但若考虑到接受肝癌冷冻治疗者常为不适宜作肝切除者,这些患者在冷冻前即已处于较严重的临床状态,则冷冻治疗对患者的侵袭性显然比手术为小。

大血管损伤

大血管损伤是经皮介入治疗最严重并发症。在理论上,冷冻时,由于冷冻区血流缓慢,引发血栓形成或引起血液冻结,或冷冻探头直接损伤,可引起大血管损伤。但如能应用超声密切检测冰球形成过程和范围,一般不会发生此类并发症,而且由于血流的“热池”效应,冷冻一般不会累及大血管,这是冷冻优于其他间质介入治疗之处。因此虽然文献中有报道发生此种并发症,但发生率很低。

探头拔除后出血

冷冻过程中,由于靶组织内血液被冷冻,一般不显示出血,待复温、探头拔除后,可从针道内出血,这是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。为预防这类出血,拔针后应立即向针道内灌入生物胶,并持续压迫局部,多能使出血停止。

肝实质破裂

如果肿瘤邻近肝表面,冷冻范围较大,或使用多根探针,在复温后,可发生肝实质裂开而引起大出血。这是肝冷冻治疗期间最严重的并发症。某些肿瘤呈外生性生长,即从肝表面向腹腔内生长,此种肿瘤冷冻治疗后易并发肝破裂。一旦发生这种并发症,可先采用内科保守治疗(如输血,输新鲜血浆),若无效,应在腹腔镜下止血,或剖腹探查止血。

胸腔渗液

主要发生于肝颈部肿瘤冷冻治疗后,是冷冻引起的胸膜反应。多数无症状,可自发性消失。但肿瘤可破入胸腔,引起血胸,应注意鉴别。

胆漏

由于胆管、胆囊没有“热池”效应,以至冷冻过程中易被冻伤。对邻近胆管和胆囊的肿瘤进行冷冻治疗,尤其在合并远端胆管梗阻者,应特别注意预防胆管、胆囊的损伤。文献报道胆漏发生率5%-10%。将外接温差电偶针插入到冰球及胆道之间进行监测,以保护肝门区,可以减少这种并发症的发生。为预防这种并发症,有学者建议采取下列措施:(1)预先插管至胆总管及肝内左右肝管,持续灌注温生理盐水,犹如前列腺冷冻时灌注温盐水预防尿道损伤一样;(2)预先向大胆管内放置金属支架,可在冷冻前2天将支架放入右肝管或左肝管内。塑料支架在冷冻时会裂开,故忌用。

一旦发生胆漏,应采用经皮胆管引流,或放置胆管支架,通过引流管向胆管内灌注温的0.9%氯化钠注射液。如同时损伤胆管和小血管,可发生动脉-肝管漏,表现为大量血性胆汁,可危及生命,常需紧急手术治疗。

感染

Riley等报道150例接受158次肝冷冻治疗,术后于12例发生感染并发症,包括肝脓肿、腹腔内脓肿、上行性胆管炎等。肝脓肿相对较多见,可或早或迟发生与冷冻引起的肝坏死区,其发生率据Siefert等资料为0.6%。治疗包括应用抗生素以及作采取脓肿穿刺引流。

生化异常

几乎所有接受肝冷冻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生化异常,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、碱性磷酸酶升高,轻度的高胆红素血症等。转氨酶升高是正常反应,系因肝细胞冷冻坏死后,细胞内酶释放所致。但胆红素重度升高常为肝衰竭的表现,因引起重视。

血小板减少

肝冷冻治疗后常出现血小板降低。观察了6例肝癌冷冻治疗后血小板变化,发现术后即开始下降,2天后降至术前一半水平,第五天后逐渐上升,第十天恢复正常。血小板减少可导致血液凝固异常、出血等并发症。处理在于密切观察,对症治疗,必要时输注血小板。

急性肾衰竭

Seifert等报道肝冷冻治疗死亡的病例中12%系由于肾衰竭,其原因是肌红蛋白尿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。适应应用利尿剂、输注甘露醇和碱性药物,有助于预防此类并发症发生。

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(ARDS

肝冷冻治疗后可发生此种并发症。鼠实验显示肝切除35%和肝冷冻35引起的肺损伤发生率有明显差异,ARDS主要发生于冷冻后而非切除后。推测冷冻组织能释放一种物质导致肺上皮损伤而引发ARDS

冷休克

罕见(〈1%),但后果严重,一旦发生,18.2%-29%的病例将死亡。主要表现为多脏器衰竭、严重血凝固异常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。其发生与肿瘤溶解有关,主要见于大范围冷冻的病例。重在预防,治疗以保守综合治疗为主。

冷冻疗法治疗肝癌的优点

不能损伤切除的肝癌患者预后甚差,平均生存期仅有34个月。日本学者报道229例肝细胞癌,未作特殊治疗,中位生存期仅1.6个月。因此寻找可替代损伤的根治方法殊为必要。冷冻治疗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术替代措施。

冷冻治疗是一种原位肿瘤消融技术。作为局部治疗,冷冻消融治疗肝癌具有以下优点:

仅破坏肿瘤组织,可不伤及或较少伤及非肿瘤的正常组织, 这对肝细胞癌患者极为重要,因为这些患者多数伴有肝硬化,肝脏贮备功能受损。

由于流动血流的温热效应,如下腔静脉、门静脉等大血管能耐受冷冻,因此,邻近这些血管的肿瘤可安全地被冷冻治疗,而手术切除这些部位的肿瘤往往甚为困难。

肝细胞癌常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。由于肝硬化常累及全肝,因此癌肿常为多发性,对这类肝癌,冷冻治疗比之手术切除更为可行。

许多局部消融疗法如乙醇注射、射频,虽然也可以经皮穿刺完成,但仅能消融较小的瘤块,而冷冻治疗不仅适用于小肝癌,对大肝癌也有良好的消融效果。

五、冷冻消融治疗胰腺癌

胰腺癌发生于胰管上皮和腺泡细胞,早期常无症状,待出现腹痛,黄疸和消瘦等症状时,往往已届中、晚期。本病发病率在近20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,发病年龄多在45-65岁。

迄今对胰腺癌的治疗仍很困难,大多数患者被诊断时已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或仅能作姑息性手术,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微创治疗殊为必要,冷冻治疗可能是一种良好的选择。

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,也是获得根治的唯一措施。方法有胰十二指肠切除、扩大根治术等,术后30天内病死率为6.2%,术后5年存活率33.4%但能接受根治性手术者仅占所有胰腺癌的5%。多数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,术中仅能做姑息性手术,目的在于暂时性消除黄疸和改善疼痛。

近年来内镜治疗的进展较快。在十二指肠镜下做胆总管或胰管置管,可有效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黄疸和疼痛等症状,但疗效持续时间甚短。经皮经肝胆总管引流也是改善黄疸的姑息性措施。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,吉西他滨对胰腺癌有一定作用。吉西他滨+5-FU持续输注、或吉西他滨+表柔比星,能使20%病例改善症状,可评价的病例中位生存期为6.3个月

  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联合5-FU、吉西他滨、四氢叶酸治疗对常规化疗无反应的胰腺癌,可能有较好的前景。

    放射治疗包括术中化疗、精确高剂量放疗等,有学者报道: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。放射性核素局部植入,可直接杀灭癌细胞,而对健康组织影响较小。放射性核素植入-外照射和全身化疗是治疗进展型胰腺癌较理想的组合。

    肿瘤消融治疗技术,(包括PTD、射频、冷冻)已开始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。据报道,冷冻加上125I粒子植入,可较有效地控制胰腺癌的局部进展从而在综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适应症:

对已确诊的胰腺癌,多可尝试给与冷冻治疗,如有手术适应证,可在手术中行冷冻+切除或单纯冷冻;若患者不能耐受手术,则可作经皮冷冻治疗。

冷冻方法:

术中冷冻:常规剖腹暴露胰腺,应用手触诊和通过术中超声,探明肿瘤大小和位置,了解周围脏器受累情况。如果发现肿瘤不能切除,则可给与冷冻治疗。其方法是在直视和超声引导下,将冷冻探头插入或接触肿瘤中心部,然后用致冷介质激活冷冻探头,进行两个冻融周期;要求冷冻区超过肿瘤边缘0.5-1.0cm,尽可能避开主胰管。如有胰周肿大淋巴结、肝转移等、可一并予以冷冻。

经皮冷冻: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,插针部位取决于肿瘤位置,从腹后壁进针较为安全。冷冻探头以细径为宜,可用2mm3mm探有。如肿瘤≤3cm用一根3mm探头即足够,但肿瘤若大于3cm,则应同时插入两三根探头。

胰腺癌的治疗迄今仍十分困难。虽然在手术、化疗、放疗的方法上作了不少改进,但胰腺癌的预后并无明显改观,冷冻治疗可能是目前的一种良好选择。

Korpan认为,冷冻治疗胰腺癌几无禁忌证,主张在大多数病例用冷冻代替常规治疗,这一看法有待实践验证。但据文献综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,冷冻治疗至少有以下优点:(1)手术探查时,若发现肿瘤不能切除,常规的方法是作捷径手术,而对肿瘤本身不予处理;此时,冷冻治疗可弥补单纯手术的不足,使手术从“姑息性”变成某种意义上的“根治性”;而且冷冻治疗创伤小,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。(2)如预计不能手术切除,可在CT、超声引导下作经皮冷冻,其效果不亚于术中冷冻治疗,且创伤更小,据报道尚无严重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。应用超声内镜引导可更加精确的冷冻靶组织。(3)冷冻后,肿瘤抗原释放或暴露,可激发机体免疫功能,是为“冷免疫”(4)经皮治疗除冷冻外,尚可应用其他方法,尤其125I粒子的植入;(5)冷冻后癌组织对化疗、放疗的敏感性增加,为其后综合治疗创造条件。

   近年来,光动力疗法(PDT)应用于治疗胰腺癌,其方法:预先给患者注射光敏剂48-72小时后,经皮向肿瘤内插入光导纤维,输入特定波长的激光进行照射,可引起靶组织坏死。Rogowska等对12例不能手术的胰腺癌,在CT引导下经皮将4根光纤插入肿瘤内,患者均能接受。至报道时,7例仍生存,2例死亡。从理论上讲冷冻联合光动力法治疗胰腺癌的尝试,是有效的。

六、冷冻治疗与免疫

    临床陆续有报道,某些肿瘤如前列腺癌、口腔癌、直肠癌、恶性黑色素瘤和乳腺癌,冷冻治疗后出现免疫反应,转移性病灶消散或得到遏制。

    实验研究显示,冷冻治疗后机体产生抗肿瘤抗体;冷冻原发肿瘤可遏制继发性肿瘤生长及转移。

    被冷冻的实验肿瘤,残存的病灶周围有反应肉芽形成,有新生毛细血管,富含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、浆细胞、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。此种肉芽组织由抗瘤性间质反应而形成,具有抗肿瘤免疫的特征。

肿瘤冷冻后免疫反应加强可能由于:(1)肿瘤抗原的激发及暴露,细胞表面抗原发生质和量的变化,包括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增加,细胞表面蛋白组分变的较均质化,高分子膜蛋白去聚合化或裂解为小分子膜蛋白,后者能增加膜蛋白末端序列抗原决定簇的浓度,去除抗原决定簇的空间障碍而增加抗原的利用度(2)抗肿瘤性细胞毒性抗体产生;(3)诱发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。

免疫调节剂可强化冷免疫功能。有证据表明,蛋白结合多糖制剂,可强化冷免疫功能,抑制残留肿瘤生长。多糖类制剂可明显减少冷冻后白介素-4LI-10的产生,促进TNF-α与IFN-γ的生成,以及增强脾细胞的T细胞活性

[2011/5/10] [关闭]
CopyRight 2010 浙江省制冷学会 版权所有 技术支持:杭州飞梦科技有限公司
您是第6520647位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