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介绍
联系我们

浙江省制冷学会
电话:15158097139
传真:制冷学会会员交流群:232113334
信箱:zjzl1979@126.com
邮编:310027

 
鐎涳拷娴硷拷锟斤拷锟斤拷
上海世博会展现绿色节能建筑最新“风向标”

来源:新华网

每一届世博会都是建筑的“群英会”,世博会上展示的建筑理念、材料和技术,往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,也预示着下一个时代的方向。在上海世博园区,绿色、节能建筑随处可见,展现着世界建筑的最新“风向标”。

建筑理念、建筑材料不断创新

走进上海世博园区,各种“奇形怪状”的建筑最先带给参观者强烈的“视觉冲击力”。许多国家展馆的建筑虽然是临时性的,但其建筑理念、建筑材料却代表着当今建筑界最新进展。

德国是一个发明大国,德国馆在历届世博会上都是深受欢迎的热门展馆。此次亮相上海世博会的德国馆,是由四个不规则图形的建筑组成,乍看失之于稳,但构建成一个整体则显相辅相成,给人灵动飘逸之感。

德国馆采用全透明的外墙设计,外表被一层银灰色的发光膜所覆盖,这是一种专门特制的革新性建筑材料,其发光性和节能性是传统建筑材料所无法企及的。更奇妙的是,世博会结束以后,德国馆建筑外表的这层发光膜还可以拆解剪裁,制成手提包、遮阳伞等各种物品,达到名副其实的再利用。

日本也是一个科技创新大国。日本馆在世界上首次采用“发电膜”技术,外墙表面应用了一种高透明的发电膜,在发电同时也能最大程度透光。同时,日本馆还是一个会“呼吸”的建筑,在展馆弧形表面上有三个凹进去的“鼻孔”和三个向外凸伸的“触角”,被称为“循环呼吸柱”,能够吸收阳光、存储雨水、吸取自然空气。炎炎夏日,还会以喷雾降温、制造清凉舒适的室内环境,这项技术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尝试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认为,世博会给建筑提供“斗秀”舞台,虽然世博会上的建筑大多是临时性的,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,但自从第一届世博会展示的“水晶宫”建筑以来,每一届世博会都会给建筑理念带来强烈冲击和升华,很多建筑新技术和新观念都是经由那些“标新立异”的临时性“博览建筑”推向世界的。“这就像T型台时装一样,它们并非普通的服装,却代表着新潮流和新畅想。”郑时龄形象地比喻说。

绿色节能技术综合应用

“一轴四馆”是上海世博会五大永久性建筑,也是世博园区标志性建筑。在美轮美奂、设计新颖的建筑外表内部,都综合运用了各种绿色节能建筑。

全长1000米的世博轴不仅是连接场馆的主要通道,也是世博园区的主轴线。世博轴上的“阳光谷”十分引人注目。这些巨大的倒蘑菇状的新颖通透建筑,能使自然光倾泻而下,实现地下空间主动采光、自然通风和雨水收集等功能,达到遮阳、节能、造型的效果。

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设在世博中心,这是一座全钢结构,建筑外墙采用呼吸式玻璃幕墙的建筑。在这座建筑内工作,室内光线自然而充足,空气清新,高大的柱子上长满绿色植物,生机勃勃。

据悉,世博中心已获得中国绿色建筑最高级认证,整座建筑总能耗低于国家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%,建筑节能率62.8%,预计每年可节约2160吨标准煤,屋顶绿化面积比例52%以上,可再生利用建筑材料使用率大于5%

在世博园浦西展区,设置了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城市最佳实践区,集中展示全球80个城市在寻求保护与发展中的成功案例,低碳、环保的综合设计是许多案例的“主旋律”。例如,上海案例馆“沪上生态家”立足大城市的人文、气候特征,通过“风(自然通风和风能利用)、光(自然采光和太阳能利用)、影(建筑遮阳、构造遮阳、绿化遮阳和新能源构件遮阳)、绿(环境净化、屋面绿化、整体拼装和微藻发电)、废(拆迁材料回用、城市固体废弃物再生、可再循环材料选用和设备高效节能)5种主要“生态”元素的构造,与技术设施的一体化设计,展示“家”的“乐活人生”,引领绿色健康生活方式。

新能源与建筑融为一体

在上海世博园区,太阳能是使用量最大的绿色能源,中国馆、世博中心、主题馆等建筑都在屋顶、玻璃幕墙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组系统,并与建筑完美融为一体。总装机容量超过4.68兆瓦,年均发电可达408万千瓦时。在标准输出条件下,一天的发电量相当于150户人家一个月的用电量。

安装在中国馆屋顶的太阳能电池组系统,装机容量约0.3兆瓦,部分区域使用透光式电池组件,与整个屋顶艺术效果融为一体,设计新颖。除发电外,这些太阳能电池组还兼具隔热和保温功能。太阳能装机总容量约2.8兆瓦的主题馆,采用屋顶一体化太阳能电池组件替代部分屋顶材料,构成有规律的图案,使主题馆屋顶生动呈现出上海里弄的艺术效果;南市电厂作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,主厂房顶面和部分朝南的立面墙上都应用了太阳能发电系统,装机总容量约0.5兆瓦,以并网方式发电。

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,我国已对光伏建筑进行一体化推广和应用,出台多项扶持政策。上海世博会将对光伏建筑一体化进行广泛传播和示范,对相关行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。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的一项分析报告,2011年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市场容量将达240亿元人民币,并在此后3年保持30%以上的复合增长。

在英国零碳馆,“节能就是低碳”的建筑理念得到充分诠释。零碳馆协调人、建筑师陈硕介绍说,零碳馆不从自然界浪费能源,也不从管网中吸收能量,而是收集周边废物垃圾,以及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,供给建筑能耗。

作为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公共建筑,零碳馆利用传统太阳能、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,并且取用黄浦江水,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“空调”;还将用餐后留下的剩菜降解为生物质能,用于发电。“未来的城市生活,应该不用交电费和水费,生活成本也不会很高。”陈硕信心十足地说。(张建松 韩莹)

[2010/12/7] [关闭]
CopyRight 2010 浙江省制冷学会 版权所有 技术支持:杭州飞梦科技有限公司
您是第6163161位访客